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从0米到4800米 细“量”黄河护安澜

□本报记者 孔学姣 本报通讯员 姜鲲 孙环

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那么,是从多“高”的天上来呢,沿途的几百个水文站见证了黄河的壮美,也记录下每一段黄河的水文数据。


(资料图)

“此前我们见过奇怪的现象,数据一对比,河流的下游水位反而比上游水位高。这不是测量方法出了问题,而是各个水文站采用的高程基准不统一。”省计量测试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新超说。

他所说的现象,在黄河流域将大有改善。6月3日,记者在该院测绘所见到了刚从青海结束测绘成果检验的一行6人,皮肤黝黑、风尘仆仆,言谈中难掩兴奋。

他们的胜利归来,意味着该院测绘所承担的水利部“黄河流域(片)试点区域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统一高程测量项目”测绘成果检验任务圆满收官。从此,除上游源头外,黄河流域水文站有了统一的高程,为水利规划、防汛防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。

九曲黄河蜿蜒穿过中华大地,干流总落差约4800米,水情数据关乎着数亿黄河流域人民的福祉。但各地水文(位)站因测站设置及测量条件的差异,采用的高程基准不尽相同,有大沽基面、黄海基面、珠江基面、1985国家基准高程等多个基准高程或假定基面高程。

基准不一致,就会给黄河流域规范化管理、涉水工程规划设计、水文信息化建设等带来较大影响,也对水文应急监测和防汛决策造成极大影响。

“尤其是黄河上游省区的水文测站地处偏远地区,近年来洪水频发,高程基准差异大,迫切需要将各个测站的高程统一到1985国家基准高程上来。”带队完成测绘成果检验的该院测绘所副所长张强说。

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,黄委会组织人员历时两年多,完成黄河流域试点区域445个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的高程统一测量。量得准不准?数据是否精确可靠?张强等计量测绘工作者要做的就是“二次检验”,为每个数据把好最后一道技术关。

这是一段“不是在行驶的路上,就是在进行数据检验的水文测站上”的奔波之旅。按照国家《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》规定,在这400多个水文测站中,测绘所抽取了37个水文测站的水准测量成果进行了逐一检验。

1985国家基准高程水准原点位于山东青岛,他们自山东启程,从“0”米出发沿着黄河一路向西来到青海,在45天内跋涉6000多公里,走过了8个省份,37个水文测站中最高处测到了“4800”米。

一行6人、两辆车,除了测量设备,还要带着热水、干粮、汽油、卫星电话备用。即使是现在测量设备和技术先进了,一个站的数据复测、核验也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。要确保多达上百G的数据准确,考验着他们的为民初心和求真求准的技术水平。

团队成员大多是30多岁的小伙子,常年扛着三脚架、标尺在各个项目现场忙碌,但亲身参与这么大的项目,对不少人来说尚属首次。“从繁华的都市到荒凉的无人区,从辽阔平原到高山雪原,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点一线细‘量’黄河,是不小的挑战。”几个人归来仍不由感叹。

在甘肃时,由于两个站点之间离得远,他们轮流开车跑了一整天才到下一个站点。而到青海时,5月份的无人区仍在下雪,饿了也只能啃干粮、吃饼干。有时候还需要多点测量,他们扛着十几斤的设备一走就是好几公里,一群人忙起来硬是把寒冷都忘了。

水文数据需要精确到厘米、毫米级。一尺一尺测量、一个一个数据核验,他们用成果护佑着黄河安澜。“以计量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,比起辛苦,更是一种幸运。”张强说。

关键词:

推荐DIY文章
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
穿越湖海!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“船”用
vivoXFold+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
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
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
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
i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