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邹琴印 田霞飞)近年来,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始终坚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,着力构建“五个体系”,实现搬迁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状况的改善、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的提升、精神面貌和内生动力的提振、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加强,努力把安置点建设成让搬迁群众身安、业安、居安、心安的“四安家园”,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8月14日上午,记者来到祐溪街道红旗社区,社区办公室隐隐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、欢笑声,走近细看,志愿者们正带着社区的小朋友开展课后作业辅导、课外阅读,现场气氛十分活跃。
自2019年以来,红旗社区不断组织社区志愿者、假期返乡的大学生在社区开展“希望小课堂”活动,为社区群众解决学生放学及寒暑假无人看管的现状,减轻社区群众白天带孩压力,进一步提升社区学生的幸福感、安全感,让他们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,感受到社区的关心关爱。
除此之外,社区服务中心还同步建设了文化活动室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儿童活动中心、老年活动中心、残疾人康复室等文化活动阵地,搬迁群众能够就近就便享受文化服务,增强互动交往和感情交流,促进社区人际和谐、增强社区凝聚力。
肖红前一家是2019年从板场镇搬迁到红旗社区的,为了方便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,肖红前留在了家里,丈夫则外出务工。为了补贴家用,肖红前除了在社区担任楼栋长,平时也去社区里的皮具厂上班,平均一个月能有2500多元。
“我们搬到这里来之后,我们生活方便多了,社区里卫生(室)、超市、学校都很齐全,社区干部对我们帮助也很多,特别是希望小课堂,孩子们放寒暑假就会去社区上课、学习,我白天就能安心在厂里上班,非常感谢他们。”肖红前说。
为促进搬迁劳动力充分就业,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、有就业、逐步能致富,红旗社区通过建立搬迁群众劳动力及就业信息台账、积极宣传、加强群众就业技能培训、引进企业就近解决就业等方式,确保社区劳动力有业可就、有事可做、有钱可赚。截至目前,红旗社区搬迁群众803户3735人,已就业787户1804人,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率达100%。
由于儿子儿媳去世,78岁的侯胜英独自在社区照顾孙子孙女,一家人全靠低保和养老保险维持生活。对于这种事实无人抚养孤儿及无劳动力户,社区干部也时常关注着家庭情况,便于及时帮助解决家庭困难。
侯胜英的孙女今年上初一,由于距离学校较远,上学放学需要乘坐公交车。听说办理公交卡能够方便很多,但自己不知道如何办理,侯胜英便向社区干部反映了这个问题。很快,社区干部就将办好的公交卡送到了侯胜英家中。
“我们这个孙女办公交卡,社区干部不仅帮我们办好,还给我们送到家里面来,这些同志对我们最好了。如果是让我自己去办,我找不到门路,这里不清楚,那里也不清楚,还好有他们的帮助。”侯胜英激动地说。
近年来,红旗社区干部始终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统筹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主动帮助解决困扰群众的难事、愁事,将党的大政方针、惠民政策传递到群众中去,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,不断凝聚民心,聚强民意。
“我们从板场镇搬到红旗社区来,各方面都好,小孩读书方便,社区环境也可以,住起来还是很舒服,很满意。”红旗社区搬迁群众任春龙说。
为提升社区群众居住安全感,红旗社区按照“机构设置科学化、社区管理网格化、居民自治规范化”要求,在小区内设置警务室1个,安装无盲区和死角监控;将小区分为7个网格35个小组,每个网格明确1名网格员,每栋楼明确1名楼长;由社区党支部牵头组建夜巡队,每天5人轮换开展夜间巡逻,及时解决遇到的紧急问题,奋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、绿色文明、创新包容、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,让社区群众身安、业安、居安、心安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建强基层党组织,以党建为引领强化社区治理,提升社区服务能力,狠抓群众就业,共建社区文化,着力解决好搬迁群众生计保障、社会融入、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,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,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。”红旗社区驻村第一书记任进说。
截止目前,沿河在全县建设有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有2.94万名群众住进楼房,成为“新市民”。同时,通过抓好就业帮扶、加强产业培育、完善设施配套、健全治理体系、强化社会融入、保障合法权益等方式,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,让5280个家庭过上了稳定的幸福生活,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