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来啦 | 螺母、回形针、小木棍!孩子你还有啥不敢吞?

出品 | 搜狐健康

作者 | 吴施楠


(资料图)

审核专家 | 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于飞鸿

编辑 | 袁月

一年一度的暑假来了,充满好奇的孩子们,带着超强的探索欲,正式开启了一段有可能发生意外的“旅程”。由于孩子们往往都是行动派,很容易在还没搞清楚某个东西是什么、是否有危险的情况下,优先用嘴来感受它的存在。因此,暑假期间误吞异物前去就医的孩子不在少数。

而且,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孩子们做不到的。大到一块洗碗的海绵,小到一颗磁力珠,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吞下肚的。如果幸运,异物可能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,一切就当没发生过。但如果异物划伤食道、腐蚀胃肠道或者引起穿孔,后果不堪设想。那么,孩子们误吞异物后应该怎样处理?家长怎样降低误吞异物的风险?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。

盘点!孩子们都吞过啥?

俗话说,知己知彼百战百胜,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到底能吞下哪些异物。

先来说一个北京儿童医院最近接诊的案例。今年6岁的小花(化名)是一个先天性小肠闭锁的患儿,生后即做过外科手术治疗。三个月前的一天,小花误吞了一颗直径14毫米的金属螺母,在经过多纤维饮食、乳果糖等保守治疗后,异物一直未排出,最近还频繁呕吐。不得已,他们来到了北京儿童医院。在消化科内镜中心于飞鸿主任医师帮助下,利用胃镜将嵌顿于手术吻合口处的金属螺母取了出来。

(医生从小花体内取出误吞的螺母)

类似螺母、硬币、磁力珠、游戏币、弹珠、棋子、纽扣等不太锋利的“小东西”,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误吞异物。这类异物相对来讲,对孩子损伤较小,大部分能够自行排出,但也可能会滞留胃内。

(2019年,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从一名2岁幼童体内取出吞食的13颗磁力彩色钢珠)

要特别注意的是近些年火爆的磁力珠玩具。如果只吞了一颗下去,还有可能排出来,如果吞了好几颗,进入到胃肠道的磁力珠就会相互“吸引”挤压伤害消化道,导致肠道穿孔、腹膜炎等急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

如果这些还算是相对“温和”的异物,那么钉子、牙签、枣核、鱼刺等尖锐状异物,吞下去后风险就大了许多。它们容易划伤食道,引起局部感染、穿孔、主动脉弓大出血。

在深圳卫健委出品的纪录片《闪闪的儿科医生》里,就有一位13岁的男孩用回形针剔牙,不小心把“工具”吞了进去。连接诊的医生都难以置信这是怎么吞下去的。

(13岁男孩吞进去一个形状类似的回形针)

(从孩子体内取出的“彩色工字钉”,图源:贵阳市妇幼保健院)

“吞钉子”还不算最夸张的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曾在一名13岁男孩的十二指肠处取出了一根长7厘米的木棍!这根木棍已经穿透男孩的小肠壁刺入了肝脏,引起反复高烧和持续腹痛。

一问才知道,男孩是为了学变魔术,便找到了一根木棍,直直地将其吞进口腔。等他感觉到恶心时,立马将木棍拿了出来,却发现少了一截。

(医生从13岁男孩体内取出7厘米长的小木棍)

和木棍类似的,还有棒棒糖棍等,它们可归为长条形异物,很可能留滞胃内,不易排出,引起胃黏膜损伤甚至是穿孔。

(首都儿科研究所从9岁女孩胃内取出约10厘米长的圆柱状异物,是误吞的加厚海绵)

还有一类腐蚀性异物也非常常见,以纽扣电池占比最高、危害性最大。一方面,纽扣电池很容易嵌顿在学龄前儿童的食道里,卡压食管黏膜,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坏死,形成物理性伤害。另一方面,纽扣电池进入胃肠道后容易被胃酸等胃肠溶液腐蚀,4-6小时会导致化学物质泄漏,灼伤周围组织,严重还会形成消化道穿孔、瘘道等,对身体造成后续伤害。

如果误吞了纽扣电池,需短期内取出,否则危及生命。

此外,在《闪闪的儿科医生》中,我们还看到了误服蚊香液的案例。好在孩子经过医生全力救治,顺利出院。

这些表现警惕胃肠道异物

正所谓“千人千面”,再加上年龄不一、异物种类、大小、滞留部位和时间都可能不同,有些孩子还合并了周围组织损伤等,吞咽异物后出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。

但家长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共性表现,发现孩子的异常。比如食管异物嵌顿时,小婴儿可表现为流涎、呕吐、反复哭闹、拒乳拒食;较大儿童则表现为咽痛、吞咽困难、吞咽疼痛、胸痛等。

若异物位于食管中上段压迫气管,可出现咳嗽、喘息或呼吸困难。胃、十二指肠及下消化道异物多无明显临床表现,少数也可引起腹痛、腹胀、呕吐等症状。

作为最熟悉孩子的人,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,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咳嗽、咽喉部疼痛、吞咽困难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症状,这时候应警惕存在误吞异物的可能。

还要注意的是,有些孩子吞下去的异物可能会进入气道,此时情况更加紧急,会出现呛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。需要采取使用海姆立克抢救法,直至异物滑落。解除窒息危险后,要及时送往医院,检查是否遗漏异物和食道、气道的损伤。

误吞异物怎么办?立即就医才是正解

当明确或怀疑儿童误吞异物时,不论是否出现临床症状,均建议去医院就诊,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。

尤其是当家长发现儿童确实误吞了尖锐异物(枣核、针、鱼刺等)、磁性异物(多枚磁力珠)、纽扣电池等高危物品时,更要马上到医院急诊就诊

不要擅自使用拍背、抠嗓子眼、喝香油、吃馒头等方法自行处理。这样很可能弄巧成拙,进一步损伤消化道或气道,加大异物取出的难度。

有些家长寄希望于异物能随粪便自行排出,这有一定道理。对于误吞单一小型钝性异物(如磁性异物、硬币等)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儿童,如果异物可以在胃肠内移行,医生普遍会推荐临床观察和门诊随访,等待异物自行排出体外。

但采取这样的处理方式要建立在异物类型和位置明确的情况下,而且在等待异物排出的过程中,需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胃肠穿孔或梗阻的临床表现。所以无论如何,还是建议家长第一时间带孩子到医院就诊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,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。

当异物大于5厘米,或是形状特殊(如有角、刺)的高危物品时,一般很难通过食道或胃肠道,有可能嵌顿在胃肠道的某一部位,或者造成穿孔的风险,这时就必须采取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取出异物了。

内镜手术属于微创治疗,适用于取出消化道内无法自行排出,且未伴随严重并发症的异物。在内镜手术前,需通过病史、临床表现、异物特点、异物位置及实验室检查等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,选择最佳时机。

外科手术创伤大、感染风险高。只有当内镜手术取出失败或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时,例如严重穿孔、梗阻、形成瘘管等,需采用外科手术。

保护孩子,家长先“修炼”自己

“一个不注意就……”是家长带孩子就诊过程中和医生对话时的常用句式。对于孩子来讲,生活中处处隐藏着危险。想要防止孩子吞食异物,最关键的还是时刻保持警惕。

建议家长朋友们做到以下三点:

1、不要给3岁以内的孩子吃干果、果冻等食物;

2、营造安全的玩耍环境

家长要收好玩具的一些小部件,如纽扣、电池、小珠子、小拼图等。应该对孩子的玩耍环境进行仔细检查,有这些东西应该先收起来,不要让孩子有机会拿去玩;

3、勤练习抢救急救知识

家长要提前做好功课,具备一些的抢救急救的知识,来帮助孩子第一时间脱险。孩子异物窒息一旦发生,给家长反应的时间非常短。因此,家长平时要勤练习,形成本能,不然在紧急情况突发后,在短时间内再去查,根本来不及。

关键词:

推荐DIY文章
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
穿越湖海!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“船”用
vivoXFold+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
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
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
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
it